失智者問題行為照顧方法 – 遊走及走失

 

 

 

所謂遊走, 就是失智症患者漫無目的走動的行為, 因而造成迷路或是走失, 甚至進入不安全的環境,對自己造成傷害。

遊走及走失的問題行為會發生在各種類型的失智患者, 特別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及行動力很好的患者, 會整天不停地走動。

造成遊走行為發生的可能原因有:

 

♦ 對原先熟悉的人、事、物感到陌生, 因而想要去找熟悉的人、事、物。

♦ 還活在以前的生活記憶裡,即使已經退休了, 但記憶中起床之後就得要去上班,或是尋找已經不住一起的親人

♦ 尋找特定的人 (例如過世的老婆)、地方 (如廁所)、東西或是食物

♦ 對於不熟悉的環境、影像、聲音, 或是因為幻覺和決感到恐懼, 或是想離開吵雜或擁擠的環境。

♦ 在新的環境迷失, 搞不清楚方向

♦ 因為缺乏活動而感到焦躁

♦ 藥物副作用引起的焦躁或意識混亂

 

為了預防患者走失、迷路, 照護者有下列的應對方法:

 

1.留意患者的行蹤及活動, 最好可以在照護者的視線範圍內。

2.讓鄰居及附近的商店、診所了解病患者狀況, 請鄰居協助留意其動向並立即通知家屬。

3.應該準備患者近期的相片,有利協尋時使用。

4.留意患者遊走的原因, 可能是肚子餓、想上廁所、身體不舒服或是焦慮不安所引起, 並針對原因處理。

5.有計畫性安排患者生活作息, 鼓勵多參與活動 (可考慮日照中心的活動)或是參與家務。

6.減少環境中的噪音及混亂或令患者焦慮不安的狀況, 如果患者堅持要出門, 可以陪他到公園透透氣。

7.注意地板材質, 如果容易反光,意讓患者誤以為是地面上有水 , 因而繞行, 如果走不過去, 則容易在原地徘徊或來回走動。

8.主要出入口用窗簾或屏風遮蔽, 以免患者看到門就想出去。 或是門窗加裝隱藏式門鎖或感應器, 以防患者自行出門。

9.防止患者走失, 也可以帶愛心手鍊、到警局按捺指紋、更新身分證上的相片, 配戴衛星定位器。

10.擬定患者走失因應的計畫, 通知警察媒體協尋之外, 對於住所附近較危險的地方 (如較高的陽台、水塘、公車站、車多的路口)要優先尋找。此外, 患者過去熟悉的地方, 如老家、以前上班的公司都可以試著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