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習中心
活動節目
據點專區
子馨居服
清安居服
順順居護所
清安A單位
特別看護
咀嚼與吞嚥困難飲食照護
長輩隨著年齡的增長, 牙齒脫落、咀嚼能力退化、唾液分泌減少以及喉頭軟組織鬆弛, 因此長輩容易在進食時發現東西嚼不爛、吞不下去的狀況, 不但導致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提高。 而且也影響生活品質。
根據國建署公布, 台灣有超過40萬的65歲以上長輩有咀嚼吞嚥的困難的狀況,因此如果你們家長輩在進食中有發生「嗆咳」、「食物卡在喉嚨」、「明顯的流涎」的現象,當心可能有吞嚥困難的狀況。
由於吞嚥困難的初期狀不明顯,加上多數的民眾對吞嚥困難的認知度低, 因此往往很容易被忽略, 若沒有積極處理, 可能因為喝水、進食時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 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但只要及時介入, 透過適當的復健方式, 是可以改善狀況的。
咀嚼吞嚥困難可能的臨床症狀:
• 未見啟動吞嚥反射
• 每口食物須嚥兩三回
• 進食時口腔仍殘留許多食物
• 明顯的流涎, 特別是在用餐食
• 喝或吃完之後喉嚨後有咕咕聲
• 進食中或後會咳嗽
• 不明原因發燒
享受美食是多數人的樂趣, 即使是長輩, 相信他們雖然咀嚼能力變差, 也會想吃正常的食物,享受進食的樂趣, 而非剪碎或軟爛到看不出食物原型的食物, 但吞嚥咀嚼困難的飲食多半的以軟性、流質食物為主, 或將食物切碎、打成泥, 雖然改變食物的稠度與質地, 將食物變成「食團」,有助於長輩安全、順利吞嚥及避免嗆到, 但是烹飪的過程改變了食物的原型,影響到食物的風味,更因為進食的時間過長,有些吞嚥困難的長輩變得易怒、暴躁,影響長輩進食的意願,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狀況。因此,「吞嚥復健」、「改善進食狀況」是咀嚼吞嚥困難的飲食照護上最重要的關鍵。
在料理時,建議適當為食物增加「潤滑度」、「凝聚性」。 市面上有針對吞嚥困難需求開發的商業配方, 無色無味、不受冷熱影響,可以在不改變食物外觀及風味的前提下,顧及食團的軟嫩度及黏稠度,幫助長輩順利、安全的進食。 不建議使用傳統的太白粉, 因為加熱冷卻之後容易結塊。
除了之外, 對於極需要補充營養與熱量的吞嚥困難長輩及高齡長輩, 市面上有高能量果凍,可以快速、方便的補充營養與熱量。
要改善進食狀況, 除了要注意食物的質地,還要保留食物原有的風味刺激長輩得食慾與進食意願,才能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與熱量,吞嚥障礙進食注意事項:
1. 控制進餐每口食量
小口進, 每口應以一茶匙為準,待完全吞嚥, 口中無食物殘渣在咽喉時進時, 再繼續吃下一口。
2. 進食姿勢
最佳進食姿勢是上半身做挺, 讓臀部與身體軀幹成度, 如果喝或吃時咳嗽,頭向前傾。
3. 提供充分的進食時間
盡量控制在一個小時內。
4. 進餐之後, 切記勿馬上躺下, 需要維持坐姿20到30分鐘, 這樣可以幫助消化吸收, 並避免食物逆流到喉嚨。
5. 進食完後幫患者清潔口腔。
建議盡量以口進食, 非不得已, 才採用鼻胃管進食, 因為一旦減少咀嚼次數, 咀嚼吞嚥的功能就會加速惡化, 更加劇吞嚥困難狀況, 等到拔管之後, 要以口進食, 享受用餐樂趣的機會就幾乎其微。
申訴或聯絡電話 03-5724588
新竹市東區食品路27號2樓之1
ssa5165990@gmail.com
瀏覽人次:45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