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者需求

 

 

家庭照顧者依其背景而有不同需求。2017年李逸等人在「長期照護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非高齡家庭照顧者常需兼顧工作,因此在時間安排上要有彈性; 而在高齡家庭照顧者方面,教育程度較低,常需要別人主動訪視協助其照顧技巧。然而檢視台灣目前對家庭照顧者的服務模式,如關懷據點的課程或照顧咖啡館的減壓活動,對於上班者或高齡者而言,都缺乏彈性或可近性,是目前極待克服的難題。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研究指出:我國現有的家庭照顧支持服務,主要可歸納為六大類:諮詢服務、專題講座、支持性服務、單次性活動、個案服務及喘息服務等,並分別針對六項服務提出有待加強之處,詳見表一。

 

 

表一   我國照顧者支持服務類型一覽表

服務種類

服務內容

服務內容的缺失

諮詢服務

政府與民間公益團體等專線或0800 免付費專線諮詢、宣導手冊與海報、網站諮詢等,提供資源管道媒合、情緒支持等服務

服務內容偏向「點到為止」的服務模式,缺乏追蹤機制且個組織獨立運作的諮詢專線。

專題講座

聘請專業師資開授家庭照顧者相關之課程

  1. 同一縣市各單位重複辦理類似性質的講座

 

  1. 講座師資亦影響照顧者吸收講座內容的程度
  2. 部分照顧者因為年齡、教育程度、家中替手等因素,影響出席率及吸收成效

支持性團體

1. 團體屬性可分為:

(1) 照顧者教育性團體

(2) 支持性/紓壓性團體

(3) 畢業生團體

2. 依帶領者特性可分:

(1) 專業人員

(2) 培力後的照顧者

  1. 因經費及人手問  題,每年僅辦一到兩梯為限

 

  1. 照顧者的認知要再教育,例如主觀認為照顧者支持服務隨被照顧者過世而自然終止
  2. 團體設計缺乏延伸性
  1. 照顧者擔任帶領者的認證與品質問題等

單次性活動

戶外聯誼、關懷活動(紓壓為

主、關懷技巧與資源應用為輔,另提供喘息服務)

出現交通接駁、照顧缺乏替手或喘息服務無法銜接、其他家庭成員認知不足等問題。

個案服務

照顧技巧指導、經濟補助、關懷

陪伴、資源媒合等

資源有限、照顧者及其家庭認知問題等。

喘息服務

提供家庭照顧者能暫時放下照

顧工作,獲得一段期間暫時休息的機會

資源有限、照顧者及其家庭認知問題等造成使用率偏低。

 

由上可知,目前長照體系對照顧者支持服務的問題是: 服務內容不夠深入、年齡教育程度影響出席率及吸收成效、照顧者的認知要再教育、交通接駁無法銜接、及資源有限等。本所於108年提出照顧者支持服務計畫,其目的在解決以上的困境,以家庭照顧者為中心,建立可彈性學習的線上資料庫,並連結各社區C據點或失智據點之可近性,提供創新服務模式。有需要知道詳情者可以聯絡我們。